赴德研修归来谈体会
在德国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的研修从2014年7月7日开始,通过近一个月的学习、参观、研讨,身临其境的所见、所闻、所感,对于学习者的思维与理念无不有所启迪,有所触动,教育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全世界经济大融合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教育也可以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今年暑期,我院赴德研修团队共11人,均为硕士研究生,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人;男老师7人,女老师4人;工科类研究人员6人,其中BoB手机客户端 类研究方向的4人,机械类研究方向的2人,管理类研究人员5人。学习收获颇丰,研修深有体会。
体会一:课程安排时间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0多天的研修,包括理论知识讲座学习,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主校区、分校区实验实训及校区的考察,参观再生材料研究中心、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科学博物馆、宝马世界、纽伦堡大型企业会展、巴州园林博览会、曼和悍马工厂、宝马丁格峰工厂,与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教授和当地德国工商会IHK的交流与讨论,这一系列的学习课程安排,让我们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每一天都是很充实的。
体会二:授课教师教学认真,解答问题态度严谨
无论是在课堂讲座学习中,还是在参观实验实训室时,给我们的感受是,这里的教授和科学工作者、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工作非常认真,热情友好,解答问题态度严谨。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的创建者,老校长Dr. Reinhard Hopfl先生,退出学校管理层之后还继续为代根多夫应用科技大学提供义务培训服务,并创办公司作为学校研发基地。在带领我们参观慕尼黑工业大学、纽伦堡大型企业会展时,又让我们看到了他热情、风趣、随和的一面。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授们表现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人的尊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会信口开河,尽管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和理解上的问题,可能存在答非所问现象,但是对于非本人研究领域或是自己不能回答的问题,他们敢于承认,不会觉得有伤颜面,极其坦然,表现出与学习者在学习与交流中的平等与尊重,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德国,没有人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之类的口号,但是他们对于自己工作的喜爱、热情、专注与心甘情愿的付出,对于我们提倡已久的职业美德,似乎已是一种无声的诠释,也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大言希声、大象无形”吧。
体会三:德国公民素质与德国机械化程度一样高
众所周知,德国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是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的。以前只是听说,这次到德国研修,一路前行,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
大片的草地、小麦、玉米,德国几乎看不到裸露在外的土地,无论是马路边上,还是山野田园,别墅农庄,也无论城市或是农村,都似乎经过打理、修剪,却又似乎不着任何的痕迹,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走到靠山的居民区,就可以看到考究的割草机。而在参观曼和悍马工厂和宝马丁格峰工厂时,高低有序的自动传输装置、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机械手灵活摆动着切割、焊接、安装,有条不紊24小时不间断的操作,令人叹为观止。
德国是制造大国,擅长改进制造技术,研发制造新设备,因此,德国自动化与机械化程度很高,而“双元制”教育的结果,又使得德国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非常高。
而更让我们身处其中感触到的是,德国公民的整体素质非常高,“文明礼让”、“路不拾遗”几乎可以说是他们已经形成的一种自觉自愿、发自内心而非为外力所强迫的,从老人到小孩,基本如此。
体会四:值得推崇的“双元制”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实施时间很长了,项目运转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
政府、企业、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已经达成某种共识与默契,全德通行的关于职业教育的法律条文是确保该项目正常运转的法律保障,而德国工商会的存在,则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调、引导、咨询作用,可以说是架起了一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在德国,教授办公司、办工厂,企业高管应聘高校教授,交互任职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此一来,给学生提供的实训、就业机会更多,行业发展前沿动态也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发展问题,甚至是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体会五:研修中介是德国职业教育理念传播的使者
说到中介,人们似乎会有一种商业化的感觉,“提篮子”的印象,其实,我们感受到,能够开通这样一个研修绿色通道,加强德中高校领域的合作,对于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先进理念与经验,促进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学观念与教学思维的转变,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说,研修中介也是在办教育,是教育理念全球化发展的先驱,研修中介的相关工作人员和研修翻译,也是各国经济、文化传播的使者。
(2014年暑期赴德研修团队)
编辑:o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