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现场决赛同期报告会召开
为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执委会特邀国内知名职业教育专家于11月24日在BoB手机客户端 大礼堂举行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现场决赛同期报告会。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常州信息职业技术bob综合体育下载 党委书记王钧铭主持报告会。大赛执委会组成单位代表、各代表队、评委、观摩人员、新闻媒体代表等,共计1700余人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教育部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明选以《智能时代教学范式的转型与重构》为题作专题报告。他以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当前大多数学生为应试而学,学习表层化严重,考过就忘,深度思考能力欠佳等现象为背景,引出教学范式转型问题,并就如何应对时代挑战,把水课变金课进行深入分析。陈明选认为,首先是智能时代育人目标的重新定位,未来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将会替代人类许多工作,要求育人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终身发展力。所谓核心素养就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情境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其次是核心素养的落地,即教学价值观念的转型。明确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技能更在于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的能力;最后是教学范式的转型,即实现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网络及人工智能时代的诉求,如何实现深度学习?第一要抓住学习的本质内涵:理解;第二要围绕核心素养把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第三要基于互联网思维再造学与教的模式。陈明选表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都不一样,我们接受个体的认知差异,不强求所有人都达到同一个深度的理解层次;理解性学习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只要学习者能够通过学习达到自身可能的最高理解层次,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即可。陈明选强调,面对智能时代对于教学范式的讨论将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智能时代的教育虽然技术是重要的推动力,但教学必须重视返璞归真,回归“育人”的原点和本真,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以《基于标准提高教育质量》为题,从质量要求标准、教育标准的体系化、国家化、国际化、普职教育标准比较、普职教育学科/专业标准比较、普职教育课程标准比较、基于核心素养编用好中职三科教材等七个层面作专题报告。曾天山指出,教育需求多元化,学生发展个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标准。事实上,清晰的学校育人质量标准和目标能够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明确指导,提高教育质量要以标准为基础,建立教育质量监测体系要以标准为前提。教育质量标准是发展教育的重要生产力,用标准提升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国际共识,没有标准的质量观不过是“空中楼阁”。教育发展的宏观标准是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他强调,国家教育标准是保底标准,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限高标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当前职业教育要实现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不断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汪永智以《以总书记讲话精神引领职业院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迈上新台阶》为题作专题报告。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党的领导、在教师。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报告中,汪永智就如何落实课程思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谋划和推动;二是每个教师都要立足教书育人,履行教师职责使命;三是要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把教书育人真正规范化、制度化。最后,他指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应该互相交融,同频共振。首先,学校要构建互相交融的平台和机制。做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建设、环境营造、机制优化,共同打造充满活力的思政教育校园环境;其次,思政课与其它课程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协同育人。每个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单打独斗,都要做到分工不分家,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各显神通,一起出彩;此外,还要整合资源,挖掘潜力,调动一切人员一切方面的育人积极性。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现“大思政”“大课程”。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等资源,做到“全方位”“立体化”,使我们的青少年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教育、感染、熏陶,让真善美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开花结果,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韦晓阳以《新时代
职教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从新时代教材建设的重大意义、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教材质量评价等三个方面作专题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 韦晓阳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突出强调教材建设对新时代的重要意义。韦晓阳指出,教材建设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将课程思政落在实处。在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基础上,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要服务社会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企业实际。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现行业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要改进编写模式,体现类型教育特点。打破学科体系、知识本位的束缚,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以项目、案例、任务、活动等为载体,适应“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的实施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开展,突破传统教材与课程模式改革不适应的局限;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培养规律。处理好知识与技术技能,当前岗位需求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做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要创新呈现形式,以信息化助力教学改革。从教、学、练、评各教学环节入手,“纸质教材+Abook资源平台+二维码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智能备课资源库、考务系统和数字课程群为一体,使线下教材、课堂与线上资源、数字课程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以信息技术改进传统教学。最后,她强调,教材质量评价要以教学标准引领教材建设,深根细作,守正创新。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智慧教育领域专家肖宇以《智慧教育现状的反思与实践》为题作专题报告。他首先从教育部印发的《教学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新时代高教40条》《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入手,分析政策趋势,围绕国内外教学平台建设比较分析,明确“课堂革命”势在必行。肖宇指出,智慧课堂是课堂革命的重要途径。因为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着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层面,才真正进入到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并结合“川大”案例讲解如何正确的规划和建设智慧课堂。他认为,智慧教学的关键词应该是常态化、可集成、阶段化、数据可控。关于智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肖宇表示,首先是标准教室学习空间改造。为适应高师生比的国情,同时满足智慧教学的需求,可采用灵活的桌椅组合,充分地利用教室的原有设备投入,向前兼容,满足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 ;其次是分组研讨型教学环境改造。分组讨论型教室(30-50人)是智慧教室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它适用于小班分组教学,通常情况下分为6-10人一组,每个小组可独立拥有一套屏幕系统,与教师展开类型多样的深度互动,采用加长一体化讨论桌,最大支持10人,既安全稳固,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桌面空间,支持学生自带笔记本设备上课;最后是实现“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人机交互:降低老师认知负荷。肖宇强调,教育信息化2.0实现路径必然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陈丹/文 丁湖 钟岩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