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非单纯的理论灌输,更要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明亮人生的塔。如何改变“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的现象,是高校思政课面临的共同难题。6月14日下午,一场由思政课李菡老师和语文课邓滢老师共同带来的特别的思政课,在欢声笑语中展开。
在主题为“以文化自信串起传统文化珍珠”的思政课上,两位老师以互相采访的方式,上半场从《诗经•关雎》谈起,师生一起感受《诗经》的语言之美、道德之美、生命之美,体味“淑女君子”内外兼修的中华风度。下半场则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为案例,师生共同沉浸于对中华民族“有朋自远方来”博大胸怀的自豪感,并自信于儒家“和合”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深远影响力。两位老师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幽默新颖的方式也激发了学生们课堂参与的热情,有的展示书法作品,有的发起灯谜有奖竞猜,有的即兴唱起湖南花鼓戏,将课堂教学一次次推向高潮。
谈及在思政课堂上的“首秀”,邓滢老师说:“我们两位老师课前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的讨论与磨合,希望将人文素养与思想政治素养更好地结合起来。在短短90分钟的课堂里,我们看到了每个人身上散发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深深体会到十九大报告阐述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意义。”
本次课是湖南BoB手机客户端
职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一次有益的改革创新,旨在构建大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融合贯通,为学生加固信仰与理想的“承重墙”,拓展理论与实践的“同心圆”,扩建教与学的“立交桥”,生成同向同行的合力,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配方”更先进、“工艺”更精准、“包装”更时尚。(通讯员 李菡)